或許是我本身散發出來的「氣場」吧。(抱歉我只能這樣解釋)
再加上可能年紀和周圍的朋友相比略大一些,所以總是會被當成「心理上的依賴對象」。又再加上,很多事情我是會「順手」做的,例如曉得只要不花多少力氣和時間便能幫人解決一些小困擾,我便會「順手」。
或許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,我身邊時不時地便會聚集一些「容易空虛寂寞覺得冷」的友人。
如果能「順手」讓別人覺得溫暖也無妨,但有「容易空虛寂寞覺得冷」這一類特質的朋友,大部份也都不是那種對人際關係上很熟悉,或善於拿捏尺度的人。
那種進退維谷或手足無措的感覺我也很能理解,畢竟我原本一直以來也是個封閉的人,嚴格來說在上大學之前,我完全沒有在「交朋友」或「學著交朋友/與人相處」,一直是自發性的獨來獨往,所以在我大學以前就留下來的朋友,簡直就是天降奇蹟(笑)。
我自己至今也一直都在學著拿捏,在和每個人相處的時刻,學著如何和他們相處,如何才不會越界,不讓人覺得困擾或沉重。是的,不誇張,「每一刻」。
相信大部份的人都能理解:對某些人,有時只能說某一種話題或傳遞某一種情緒,因為他們只能接受那些;正因如此,願意「全盤接受」或願意嚐試的人,在人生之中才那麼難能可貴。
但那些來到我身邊的「容易空虛寂寞覺得冷」的友人,他們未必沒有其他的友人或社交圈,甚至有些人也擁有愛情的親密關係,但不知為何他們就自動把我放在「推心置腹」的位置。
「除了你和我男朋友,沒有人能那麼一語中的地敲醒我了。」
「我從來沒有遇見像你這般了解我的人……」
這樣的發言,這種「知己卡」,我已經收到過好幾張。
若是能有分寸相處的「知已」,能讓我在相處的時候也覺得輕鬆愉悅的「知已」,我自然樂於接受,也覺得榮幸;但問題是這一類「容易空虛寂寞覺得冷」的友人,他們對待「知己」的方式卻都是「把自己的各種心情一股腦地傾訴」,或是以他們覺得「我對人好的最強模式」強行施加於人。
我說過,我與人相處的「每一刻」都在拿捏和人相處的尺度,我都在觀察、收集資訊,對方的每一個表情,對方的每一句話,好讓我來判斷「如何對『這個人』比較合適」,所以我對待每一個人的方式都不會一樣,要說是「客製化」都不為過。
所以「人際關係」於我而言,不是只有單一track上的程度差別;而是有好幾條,而再各自有程度上的差別。
我覺得若要圖示,大概就是這種感覺。
話說回來,那一類「容易空虛寂寞覺得冷」的友人對待我這個「知己」的方式大概是這樣。
但很多時候,那條track壓根兒就完全不適合我。
更可怕的是,有時我做出適應不良的反應時,他們卻未必會發現──我可以把這歸咎於我的反應「不夠明顯」,而他們太投入地在「對我好/投注善意」,所以無法察覺;直到我非常明顯地說出「我不能接受你的這種方式」的時候,他們便受到很大很大的打擊──如同我就是人性的終極指標似的、好似我該對他們接下來的生命中「對待人的方式」負責似的。
「我以為/我不知道你不喜歡……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(無限次+潸然淚下)」
──我就是想你不知道,所以我現在不就告訴你了嗎?還告訴你就表示我認為我們的相處模式只要微調,不是表示要跟你絕交。還是說你的方式真的只有一種,完全沒有修改的可能?
又,很多人在這時候會怪我「為什麼不早告訴我你不能接受?!」,有一種像是在怪我「為什麼欺騙我的感情?!讓我白白『付出』那麼久,才告訴我新娘不是我?!」的味道。因為我也一直在微調和適應,才發現/確定我真的不能接受啊。
難道徵結點是因為我太會忍?!
「……我還以為終於有人能了解我了……原來只是我的妄想……(苦笑)」
──我是可以理解(?)你的想法或思考脈絡,但「理解」和「接受」是兩碼子事啊,至少對我來說。你可以不要自己就突然「耽溺/中二」起來嗎?!
尤其是嘴上說「我可以為你改!完全為你變成另一個人!」的傢伙其實最沒可能改。騙我沒聽過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這句話嗎?你們實在太高估也太低估自己的性格了。
……這樣的事也發生很多很多次。
其實我大可以不要為這種事覺得苦惱,因為合則來不合則散,他們有他們的性格和「碎了之後不能修復」的部份,我自然也可以有我自己的方式,或許我的「專長」就是拿錘子把這類人「敲碎」吧。
但最終,我仍然期待著,若能不要讓他人受傷就好了。
於是我依然只能「不斷地在與他人相處的每一刻學習拿捏」,直到抓出我自己的盲點所在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