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想到要回家過年,真的是覺得幾百顆鎮定劑都不夠我吃。(默)
  昨天藥效一退就醒過來,沉寂了幾日的幻聽強烈地冒出,身體很沉。好不容易再度睡著之後卻是惡夢連連。
  我害怕並厭惡回家,卻不能不回。

  明天回診不曉得能不能多拗一點鎮定劑來吃呢?(喂)最好可以給我一大罐,這樣就可以像吃零食或小點心一樣一把抓起來往嘴裡塞到滿。

  好吧,就當作已經賺了半個月的假,該收收心,回去面對現實?
  好不容易得到的放鬆時間才稱為假期,如果常常放假可就不稀奇了。對嗎?


  有些書看完了,有些書還沒。

  電影的話,看完了《最後大法師》和《黑天鵝》。也終於把拖了好久的《The L Word》第一季看完了。

  《最後大法師》裡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,內容大致是這樣的:「想讓驅魔成功的話,首先你必須相信上帝,但同時,你也得相信惡魔是存在的。所以,你相信上帝,就表示你同時也相信惡魔。」
  這種想法之前我倒是沒想過。也就是你視一種觀念是正確的同時,也就有另一種觀念被拿來對比為「錯誤」的。不過如果相信上帝的同時也就相信了惡魔,搞不好真正強大的惡魔反而是在這個「相信的瞬間」滲透進來的呢。(爆)

  《黑天鵝》整體而言還不錯,但是到最後演變得有點靈異心理推理片的味道了(汗),這樣反而呈現不出原本的重點了,有點殘念。不過似乎只要是說到「完美主義」或「唯一的主角競爭」這種概念,大家就會自然想到「芭蕾舞」?(爆)總覺得芭蕾舞和這種題材常常被放在一起表現。從小時候常常有的芭蕾舞題材少女漫畫(眼睛億萬伏特!)──而且這種漫畫還都和「媽媽」有關,這部電影也不例外;少女為了找媽媽(爆)或為了得到母親的愛與肯定而很努力地跳舞,接受非常艱苦的訓練和殘酷的同儕競爭(少女們的同儕競爭又加倍糾結),使得「反派在主角的舞鞋裡放圖釘或玻璃碎片」這種橋段成為經典老梗──我沒穿過芭蕾舞鞋所以我不曉得啦,但是如果鞋子裡有東西,為什麼不會在穿上去的瞬間就發現,反而是要跳舞跳到一半才會發現呢?然後主角就要忍著不斷滲血的足尖繼續跳舞,再加上血紅色在淡粉色舞鞋上渲染開的特寫……當然最後主角還是獲得滿堂采= =。害得我從小就覺得芭蕾舞是一種美到殘酷至極的藝術,怎麼樣都熱血不起來。(整段大離題!!)

  至於《The L Word》,看完第一季之後,目前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愛麗絲!她充滿媒體人的那種靈活和聰明,可惜就是有些時候嘴巴有點闔不上(爆XD)。


  雜記以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ya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